当前位置: 首页 > 政务公开 > 政务动态 > 部门动态

明刻本《罗教经书》现宜章

365betvip www.52bqz.com 2018-06-22 08:50:15 来源:档案局
【字体: 打印本页
近日,记者在宜章县档案局看到了该局档案馆珍藏的一套明刻本罗教经书——《五部大乘宝卷》。据悉,这是该馆的镇馆之宝, 是目前所知罕见的、珍贵的早期刻本,有着重大的学术、文献研究价值。
 
经书由已故副馆长王英高捐献
据省档案局(馆)2012年编撰的《湖南省国家档案馆珍藏概况》记载,罗教是明朝嘉靖时兴起的一个新兴教派,也称无为教或罗祖教,其最重要的经书是《五部大乘宝卷》(亦称罗祖《五部六册》):《苦功悟道卷》《叹世无为卷》《破邪显证钥匙卷》(上卷、下卷)、《正信除疑无修证自在宝卷》和《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》。遗憾的是,宜章县档案馆收藏的经书宝卷缺《破邪显证钥匙卷》下卷和《正信除疑无修证自在宝卷》,只有4册。但即便只有4册也是极其珍贵的,因为据专业人士透露,此类早期刻本目前存世仅4套。
记者小心翼翼地翻开经书,但见第一卷《苦功悟道卷》前面有一篇序,题为《刻五部大乘宝卷序》,序中有言:“奈其原版模糊字迹靡真,徐府少湖子同道友许石山悉兴善念,领捐资财,倩雇工匠,□文刊刻印造大行,卒使好善之人从□,眼界开示,迷途上祈……”落款为:“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前山东布政司布政雉山邢一凤撰”。从此序可知,这套经书系徐阶(1503-1583,号少湖,明代名臣,在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任内阁首辅)等捐资刊行,由邢一凤作序。宝卷采用经折装,经幅32.8厘米,每折宽约12.5厘米;经盒为木质,木盒表面画有彩图。
宜章县档案局局长高孝书介绍,这套经书是由该馆已故副馆长王英高于1979年捐献给档案馆珍藏的。那么这些经书是如何传到王英高手里的呢?
“我老家在宜章县栗源镇龙沙坪村,我的曾祖父叫王双才,他一共生了11个小孩,却只成活了我爷爷一个。为了让我爷爷平安长大,曾祖父就到我们村后山的家庙里去当居士,后来他带回一册罗教经书。那还是民国时期。”宜章档案局保管利用股股长王九华告诉记者
记者看到这套经书上盖着几个“东华仙”的印章,说明经书曾经在东华仙这座庙里保藏过。据查,东华仙位于栗源镇迳口,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(1471),与龙沙坪村的后山家庙相隔不远,约7公里。
王九华的父亲王英高解放初期就在栗源公社工作,很喜欢收集整理文件、书籍等资料。也就是在整理各种资料时,王英高发现了罗教经书,且和自家那一册是成套的,为了保护这套经书,“文革”期间,他冒着风险把经书偷偷藏起来。有人检举他,想抓住他的把柄去批斗他,但因为没有找到证据只好作罢。其实,王英高把经书用薄膜层层包裹好,埋在自家牛圈的一个角落里,躲过了造反派的搜查。1978年,王英高调入宜章县档案馆工作,次年,他就把这套经书献了出来。
 
经书或由何孟春护送至高云寺
既然经书以前是存放在东华仙的,那么这套远在京城,由徐阶等人捐资倡导刻印的经书,是如何千里迢迢到达宜章东华仙的呢?
民国版《宜章县志·释道传》:“释性成,明嘉靖(1522—1566)间人,为县北高融山执爨僧。时寺众分衬钱,性成旁睨,众叱之,即别去,游北京,寓关帝祠。静坐诵经,寒暑一衲,人与以食则食,否亦不索。人异之。有宦者闻其知未来事,言多奇中,入白孝洁陈皇后,后命询所欲,曰‘欲募经一藏。’即制备以赐,绫锦装池各缄小缃,且请于上,遣两指挥偕郴人何侍郎孟春护送性成归,建阁贮之。”
这里记载了宜章县北高融山藏经阁及一套经书的来历。高融山即高云山,上有高云寺,旁有藏经阁。该古寺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现存遗址(记者于2015年登上高云山考察过遗址)。从这记载可知,明嘉靖年间,高云山一位法名释性成的和尚到达京城,向陈皇后募到一套经书,并且由何孟春护送回高云山,并建了藏经阁贮藏。
高云寺为明代名寺,上有明代高僧沙金海大师的灵塔,据说明代著名高僧憨山大师也去过高云山游历。因罗教盛行于明嘉靖年间,在当时名气很大,因此远在宜章高云山的释性成和尚也知晓了这部经书,于是去京城募集了一套回来。“到了明末,世道混乱,土匪、起义部队骚扰,于是有和尚偷偷将经书移至栗源镇的东华仙。”郴州文史专家刘专可推测。这个推测也可从《徐霞客游记》中的《楚游日记》得到印证:“(高云)寺向有五十僧,为流寇所扰,止存六七僧……”
历经500余年的磨砺与洗礼,《五部大乘宝卷》刻本一度破损严重。宜章县档案馆将其送至省档案馆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抢修,目前基本保存完好。
 
经书来历迷雾重重,有待揭秘
写到这里,我们似乎搞清楚了这套罗教经书的来历,可是仔细查阅各种史料,还是发现了很多疑问。
其一,释性成和尚的年龄与何孟春似乎对不上。释性成(1522—1566),何孟春(1474年-1536),至何孟春去世时,释性成也才14岁,更何况何孟春早在去世前十年即1527年就被罢官遣还故乡郴州,一个几岁的小孩怎么可能去京城募集经书呢?
其二,释性成和尚与赐经书给他的孝洁陈皇后的年龄也对不上。据明史记载,嘉靖皇帝共封了三个皇后,其中第一个皇后是姓陈,叫陈莲,但1528年就死了,年仅21岁。1528年时,释性成也只有6岁,怎么可能远去京城向陈皇后讨要经书呢?
其三,邢一凤(1508-?),号雉山,河南祥符人,他是在明嘉靖二十年(1541)考中进士第三名的,即探花,随后授翰林院编修。这套经书前言的落款为“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前山东布政司布政雉山邢一凤撰”,也就是说,这套经书是在邢一凤当了翰林院编修后刊刻的,也即是在1541年之后,此时何孟春已经去世几年了,怎么可能护送经书归乡呢?而陈皇后更是去世10多年了,又怎么可能赐经书给释性成和尚呢?
综合上述疑问,记者只能推测,或许是《宜章县志》记载有误,或许是现今这套经书非县志上所记载的经书。不管真相是什么,经书的来历迷雾重重,有待相关专家去研究考证。随着研究的深入,定会有新的发现、新的认知。
 作者:不详
分享到: